博客首页|TW首页| 同事录|业界社区
2012-01-16

  1月13日,在迟到3个月之后,iPhone 4S终于正式出现在了内地市场。刚一亮相,iPhone 4S就抢购一空,数百名顾客在苹果零售店外整夜排队,场面一度失控,以至苹果公司暂停了北京和上海两地苹果零售店iPhone 4S的销售。而在网络销售方面,京东商城1小时就卖出3000部iPhone4S,其中近90%的用户选择了捆绑合约的16GB型号。

  每次,苹果推出新款iphone都引起了国内消费者的疯狂追捧,但对国内手机厂商来说,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。iPhone 4S强势来袭,国产手机何去何从呢?

  首先,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。要想获得消费者的认可,优秀的产品是基础。而一款优秀产品,应该包含的多各方面:更高的硬件配置,更优越的操作系统,更绚丽的屏幕,更人性化的外观,以及更丰富app应用等等,这些都是构成差异化的基本元素。

  当然,除了这些软硬件的要求,市场还需要持续创新,不断为用户提供新的体验。这就要求企业有魄力在研发方面投入巨资,并且能够拥有足够的技术储备。

  目前看来,国内企业在研发方面普遍存在先天不足。意识到这个问题,并且准备大干特干的,坚持“压强原则”的华为较为突出。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曾对媒体表示,在设计及用户体验团队上的投入是“不惜成本”的,“我们最近在这方面(设计和体验)的投入非常大,比所有公司都大”。

  在2011年CES开展期间,华为抢先发布了其新款智能手机Ascend P1 S,打出了 “最薄”机身、“最快”双核、“最高”节电等旗号——它不仅以薄著称,还在设计上别有一番风味,而在硬件配置上也算是业界最前沿的。它搭载最新Android 4.0操作系统,采用1.5GHz德州仪器双核处理器。因此该款手机也得到了英国路透社和美国《华盛顿邮报》等诸多海外媒体的热烈关注。

  其次,打通渠道。一直以来,电子消费市场都流行了一句话,“渠道为王”。虽然近年来,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兴起,传统渠道的影响力有一定的下滑。但是,要想做好电子消费品的销售,打通渠道势在必行,手机也不例外。

  目前看来,手机渠道分成了企业渠道和消费渠道。前者,以华为和中兴这样的老牌电信设备制造商占优,凭借着跟三大运营商的良好的合作关系,大量的销售产品。以华为为例,2011年华为的终端业绩继续上升,智能手机超过2000万台,其中的65%的手机仍然是依托旧运营商渠道销售进行定制或捆绑。

  而消费渠道,外来的“和尚”占据着天下,诺基亚,三星、摩托罗拉等外资品牌的专卖店随处可见。而依托其它电子产品的联想、康佳、长虹等,在这个方面相对于其它国产品牌更具优势。

  最关键的是塑造品牌。iPhone之所以能获得58.5%的高额利润,其极具影响力的品牌价值居功至伟。相对而言,国内的手机厂商在品牌塑造方面,还欠缺火候。不管是联想,还是魅族,都只具备一定的影响力,还不能影响到全部的消费者心。

  纵观目前的国内手机厂商,华为、中兴、酷派和联想,都希望在智能手机市场抢得先机。而百度、阿里云及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也在摩拳擦掌,准备在互联网手机业务中一展身手。如果不能产品、渠道和品牌三方面狠下功夫,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。相信,给国内手机厂商一些时间,他们中的几家肯定会突出重围,成为世界级企业的。

  当新年的时钟敲响之时,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仍未完全缓解,欧债危机的持续深化更是打乱了全球经济市场的节奏,对中国的出口产生的不小的影响。而在电信行业,这种现象就更为严重了,尤其是80%收入来自海外市场的华为,遭遇到的困难比较大。

  正是亲身感受到了外部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,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任正非在内部发表了一篇《一江春水向东流》的文章。他写道,“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多变的世界,风暴与骄阳,和煦的春光与万丈深渊……并存着。”从文章的字里行间,能感受到任总对目前华为遭遇挑战的担忧,以及冲破困难的美好前景的向往。

  仔细分析,就能看到,目前有三大危机笼罩着华为,倒逼着华为蜕变。

  首先是资金危机。华为一直在利用低价的优势在世界各地抢占市场,利润率并不高。再加上近期疯的扩张,在一年内扩招了3万多名员工,导致其持有的现金必然有限。

  所以,任总在文章中指出,“我们行驶的航船,员工会像韩国人卖掉金首饰救国家一样,给我们集资买油吗?”华为高层们想到员工集资,并实施了内部股票的认购机制。尤其是近三年时间里,几乎每年均有上百亿的配股融资,以支撑其规模的迅速扩张。而这部分资金,很大程度上都是银行贷款,而非员工自有资金。随着银行信贷的紧缩,深圳四大银行已经取消了对华为员工的“助业贷款”并开始着手清贷。

  这是对华为的考验,也是对华为员工的考验。如果是员工主动参与华为的投资,并且在企业运转良好的情况下,可以取得“双赢”的局面。

  当然,对于华为而言,员工能用于投资的工资毕竟有限,要想解决自身的资金危机,还需要更多的办法,不能老指望着员工们“卖掉金首饰”救华为。

  其次是接班人危机。任正非在《一江春水向东流》一文中,首次谈到了接班人的问题,并为“轮值CEO计划”造势。但是,这个更加加剧了大家对华为接班人的担忧。“轮值CEO计划”脱胎于华为实行了近8年的EMT轮值主席制度。可以说,这样的接班是变动最小的,也是最平稳的。

  但是,一旦任正非隐退,缺少了最核心领导的“轮值CEO计划”必将失去其原有的稳定性,影响长期战略规划的构思,降低企业的执行力。更为严重的是,企业首脑的缺失,必然会导致一定的争权夺利的现象,也会产生一些内耗,尤其是在“诸侯文化”盛行的华为体系中。

  如果,华为在这样的变化中坚持了过来,那么肯定会产生新的具有较强能力的领导班子,这才是“后任正非”时代需要找寻的。

  最后是转型的危机。在进军美国市场失败之后,华为开始了转型的尝试,分拆出了企业和终端两大业务集团,而且在一年内招了 3万多名员工,人数扩张了三分之一。这完全有悖于任正非坚持多年的谨慎和专注的原则。

  转型是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精力的,但是,华为在这次转型过程中,不仅违背了谨慎的文化传统,而且还是从熟悉的领域走向完全不同的业务模式,难度非常之大。阿尔卡特、西门子和爱立信等电信设备商都倒在了这个门槛上。目前看来,华为在终端方面的表现还不错,2011年华为终端全球销售收入突破67亿美元,发货量突破1.5亿台,均较去年大幅提高,其中智能手机发货量超过2000万台。

  如今,由于通信产品存在较强的技术门槛,华为和中兴已经二分天下,做到了半垄断性质。因此,华为虽然面临三大危机,遭遇巨大的挑战,但是在未来的3-5年时间里还能维持公司的运转。如果华为能挺过难关,走出困境,完成蜕变,前景依然美好。

2012-01-04

  一个企业要做到基业长青,打造百年老店,面对的困难非常的多,而接班人的选择就是一个关键的环节。从国外的比尔•盖茨,乔布斯,到国内的柳传志,他们的卸任都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影响。现在,轮到了另一家企业——华为。

  12月28日,华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任正非在内部发表了一篇《一江春水向东流》的文章,首次公开谈到了这个庞大企业接班的问题,既不是儿子任平、女儿孟晚舟世袭,也不是职业CEO接管,很有可能是“CEO轮值计划”,即:8个人轮值,每人当 4个月的轮值CEO。

  在任总看来,这样一个接班政策,其实是华为早在2004年开始实行的EMT(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)轮值主席制度的延续。因此,这种轮值制度能“平衡了公司各方面的矛盾,使公司得以均衡成长。”

  轮值CEO制度不足,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出来。由于领导位置上的人频频换人,企业必然会在长远的规划上出现摇摆,在决策执行力上出现一定的折扣,还有可能在用人上出现一定的内耗等。所以,目前基本没有几家企业采用的是轮值CEO制度,甚至采用联席CEO的RIM,在移动互联网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,却每况愈下,令人扼腕叹息。

  当然,对于目前的华为来说,采用“CEO轮值计划”也许是最佳选择。因为,它是脱胎于华为实行了近8年的EMT轮值主席制度。可以说,这样的接班是变动最小的,也是最平稳的。但是,笔者看来,这样的接班缺失了一个最关键的环节,那就是任总的隐退。

  EMT轮值主席制度能再华为顺利实施近8年,除了合理的分工之外,任总的威望可以说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。华为除了“狼文化”之外,还有“诸侯文化”,就如任总在文中提到的那样,“也许是我无能、傻、才如此放权,使各路诸侯的聪明才智大发挥,成就了华为。”各路“诸侯”之所以愿意各显神通之后,还能安分守己,任总的威望居功至伟。一旦任总隐退,谁还有这个威望能镇住各路“诸侯”? 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似乎并不遥远。

  任总《一江春水向东流》的文章,引自南唐后主李煜千古绝唱《虞美人》,借文抒情,多少能体现出任总即将隐退的意图。而且,他打拼多年身体,早已透支。他在文章中写道,“大约在2003年前的几年时间,我累坏了,身体就是那时累垮的。身体有多项疾病,动过两次癌症手术,但我乐观……。”可以预计,任总的隐退,很有可能就是这几年的事情。向中国民族企业的脊梁致敬,操劳一生,任总也应该好好休息。

  一旦任总隐退,缺失了这个最关键的环节,“CEO轮值计划”运转的如此一样的顺畅,很让人担心。此前,被压下的各种矛盾、问题,势必会集中爆发,轮值CEO能否应付如此多的问题,也让人担心。各路“诸侯”的抢班夺权,轮值CEO能否服众,也是一个让华为头疼的问题。

  除此之外,经济链条的持续也是华为能否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。就像任总文章中提到的“经济越来越不可控,如果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延伸爆炸,货币急剧贬值,外部社会动荡,我们会独善其身吗?我们有能力挽救自己吗?我们行驶的航船,员工会像韩国人卖掉金首饰救国家一样,给我们集资买油吗?历史没有终结,繁荣会永恒吗?”

  任总这样的感慨,不能不说映射了华为的资金现状,据报道称,华为员工虽没有像“韩国人卖掉金首饰救国家一样”,但华为鼓励员工“入股”,将这部分庞大的资金用于华为业务开展等公司工作,到期限后“本金”与“利息”一同归还员工,但深圳四大银行已经取消了对华为员工的“助业贷款”并开始着手清贷,不难想象为何业内消息风传“华为因配股资金受阻,内部现金流骤现危机!”。

  回顾在中国历史长河中,封侯过多的朝代,往往都会面临诸侯争权的局面,周朝如此,汉朝如此,唐朝也如此。以史为鉴,作为民族企业的代表之一,华为已经在国际上崭露头角,成为中国名片之一,希望任总的隐退,不会引发“战国七雄”的局面,不会阻碍其继续发展的步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