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谷歌董事长埃里克·施密特于12月8日向苹果发出挑战,他表示在智能手机市场,Android已经领先于苹果iPhone。笔者看来,Android不仅已经领先苹果iPhone,更是有掘墓iPhone的企图。
首先,我们从移动终端上来说,不仅Android手机已经远超苹果iPhone,使用Android的平板电脑也正在迅速靠近iPad,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。根据IDC的数据,目前正在使用的Android手机为2.34亿部,Android平板电脑为1300万台,Android设备总计为2.47亿。目前正在使用的iPhone为1.12亿部,iPad为4000万台,iOS设备总计为1.52亿。
值得关注的是,第一台Android手机是在2008年9月推出的。但是,它从第一台到2.47亿台,仅用了3年多一点的时间。但是,第一台iPhone出生于2007年1月,比它的晚辈早了1年多的时间,销量却仅为前者的一半不到。由此可以看出,在移动终端方面,iPhone的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Android。
其次,从应用下载来看。移动终端的数量往往决定着手机应用的下载量。在手机销量不断走高的助力下,Android Market也在迅速赶超苹果。12月6日,谷歌宣布,旗下Android应用商店Android Market的累计下载量达到100亿次。虽然,苹果App Store现在的下载量大约在200亿次,谷歌要想在应用下载量上追赶竞争对手苹果还有一段距离,但是在下载量的增长速度上,谷歌已经追平甚至超越对手了。
相对App Store,Android Market有三大优势,一是更加开放,开发者发布服务准入门槛低,只需支付25美元注册费就能发行应用,而且发行非常容易,应用5分钟内就能上线;二是巨大的市场空间,Android Market的销量已经超过亿元美金,而且遵循标准三七分成比例,对开发者有很大的吸引力;三是更好的用户体验,谷歌专业的服务器和搜索算法,以及更互联网化的运作,将在吸引用户方面更具优势。
因此,Android Market超越App Store是迟早的事情,据专业分析师预估,2012年上半年Android Market的应用下载次数就可超越苹果苹果App Store。
最后,品牌延伸来看。作为苹果的拳头产品,iPhone推出伊始,就以高端、时尚的形象示人,主打的就是高端市场。一旦高端市场相对饱和,iPhone要想向中低端市场延伸,难度非常大。但是,Android作为开放平台,在诞生之初就注定了Android手机多样化的特性,极高的性价比,让其迅速占领中低端市场。多样的选择,也给其进军高端市场铺平了道路。
目前在iPhone并不重视的新兴市场,如中国、印度等地,用户的忠诚度并不高。一旦iPhone不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推出,部分老用户势必会投奔Android手机阵营。
Android虽然拥有大量用户,可惜在用户粘度和忠诚度方面还远不及iOS,而这种趋势发展下去,二者消费者层级将逐渐拉开。
在目前的整个IT生态环境中,存在着互联网、PC业界和通信三个相对独立的产业。但是,在 “三网融合计划”即将全面铺开的背景下,互联网将迎来另一个发展的机遇,尤其是视频网站,必将迎来飞跃的良机。而互联网的发展,又将会带动整个PC业界需求的改变,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会引发PC的视觉革命。
一方面,互联网图形化和视频化将彻底改变PC业界。随着“读图时代”的深入,以及视频网站的不断兴起,乃至视频网站不断朝高清的方向发展,PC 以及各种终端图形处理能力的需求将不断提升。有数据表明,全球的网络流量当中,有一半以上是图形和视频。而到2015年,全球的网络流量当中将有80%是视频和图形。如此巨量的视频和图形计算需求,势必带来PC终端的视觉剧变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 “三网融合计划”即将提速,宽带将免费提高10倍,最高可达30M光纤。网速的飙升,势必会给视频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。同时,也会给PC以及各种终端的图形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,PC终端的视觉处理水平迎来了飞跃的时代。
另一方面,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兴起,可持续的移动能力将成为PC终端极其重要的需求。在目前电池续航能力比较稳定的前提下,计算和图形处理芯片的功耗降低显得极为重要了。只有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,持续降低功耗,PC终端才能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大潮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。
从目前的市场看来,在PC解决方案中,既能不断提升图形计算能力,又能很好的控制功耗的,只有AMD的APU技术,其具有独特的优势。作为 CPU与GPU真正融合的产品,AMD的APU将处理器和独显核心做在一个晶片上,实现了高图形计算能力和低功耗的融合。以AMD发布E系列和C系列 APU为例,它们全面支持DX11,TDP设计功耗分别为18w和9w,凭借冷静、超低功耗的设计,能够实现高达12小时的全天候电池续航。
正是如此独特的优势,AMD的APU技术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。在今年第三季度,AMD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份额同比增加了20%,这很大程度上都是APU技术的功劳。而在中国市场,APU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笔记本市场的增长已经超过6个百分点。
三网融合将来PC业界带来巨大的影响,首当其冲的就是视觉革命。AMD要想赢得这场视觉革命的胜利,仅仅拥有独特的APU融合技术还是不够的。 AMD不仅要积极支持PC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合作伙伴,努力开拓新兴市场,把视觉革命的影响带到每一个消费者身边;而且还要布局云计算领域,让视觉革命覆盖到每一个云服务器和云终端。
有人戏言,IT人“起得比鸡早,干得比牛累,吃得比猪差,睡得比狗晚”,可看做IT人之不易。而时有英年早逝的IT精英,更让人唏嘘不已。
纵观目前的IT界,不少精英们都操起了农业的活计,网易CEO丁磊做“猪倌”,千橡集团总裁陈一舟想“养兔子”,京东商城CEO刘强东跟风种水稻,联想集团前董事长柳传志“卖水果”。很多投资机构和投资人也纷纷把目光转向了农业领域,今年有超10亿元的PE投资进入了农业领域。难道,做农民真的比IT人更有前途?
其实,二者都有自身的苦楚。目前,IT领域竞争非常激烈,不管是电子商务、视频、门户、微博、搜索、SNS还是移动互联网、传统PC和手机市场,到处都能见到死磕的对手,而能寻找到发展蓝海的IT企业寥寥可数。而绵延了数千年的农业领域,理念、技术和模式都较为陈旧,拥有高达6.71亿的从业人员,而人均产值很低。目前来看,如果能把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,做农业领域的IT人,势必能找到一片发展的蓝海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,201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达到69319.8亿元,同比增长14.8%。与IT领域相比,农业市场规模更大,发展更平稳。
另一方面,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不断的提高,农业的消费市场已经在分化,高端市场日渐形成,盈利空间较大,但是相应的产品缺口却很大。作为IT农民的先行者,丁磊自己也透露,他考察过的部分猪种,仅在养殖环节的毛利率就高达50%到60%,远高于互联网产业。
IT人在市场营销,信息技术和规模运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在进军农业领域后,IT人可以首先锁定高端市场,利用较大的空间和匮乏的产品,做大做强。同时,还能把电子商务网络、文化方面的因素引入农业的发展,进而带动农业领域的创新,一定程度解放中国高达6.71 亿的农民。
其实,IT技术是一次技术革命,如果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,那么它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突破而已,价值并没有那么大。 IT人,包括互联网人也并没有如何了不起。因为,单纯的这个市场规模并没有多大,也产生不了几个伟大的企业。以目前发展最为疯狂的电子商务市场为例,截至 2010年底,中国网络零售交易总额为5131亿元,仅占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%,这还是IT技术与传统零售渠道初步结合的结果。在未来的几年里,随着 IT技术与传统零售渠道结合的更紧密,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更为迅速。
在信息化大潮中,只有深入到各行各业的IT人,才能把IT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。固步自封的IT人,偏安一隅的农民,都没有多大前途。真正有前途的是那些利用IT技术跨界的先行者。当然,像丁磊、陈一舟、刘强东这样的“票友”,只是先走了半步而已。那些以农业之名圈地的人,那就差得更远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