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MD APU自发布以来,因其能将CPU和GPU有效融合,在功耗和图形表现方面的优异表现,获得了不少OEM厂商和消费者的喜爱。但是,在细分市场,它有一个明显的真空区域,那就是追求卓越性能的高端市场。
6月14日,AMD APU家族再添丁,代号“Llano的”高端 A系列APU揭开神秘的面纱。据AMD高层介绍,在A系列APU产品中,35瓦、45瓦产品将应用于笔记本电脑,而65瓦和100瓦的产品将用于台式机。
由此可以看出,A系列APU的推出,是AMD为完善产品线,弥补细分市场空白的重要举措。那么,A系列APU能否扛起大旗呢?从其性能和AMD的市场营销策略来看,A系列APU必将成为AMD的利器。
先看看A系列APU的性能表现。它将高性能的X86 CPU核心与支持Direct X11的GPU核心完美融合,并统一采用32nm制程工艺,最高可支持DDR3-1866内存,能很好实现相互补足相互加速的异构计算体验。尤其是其特有的混合交火(双显卡技术)性能,能达到秒杀当前中端独立显卡的性能水平。
从目前各专业媒体的测试来看,不管是《星际争霸2》等热门游戏,还是3Dmark测试,AMD A系列APU都表现相当出色,完全可以满足主流用户的需求。值得一提的是,与目前英特尔最强的整合平台对比评测中,A系列APU在日常应用类的游戏测试中的性能表现大胜对手。
与此前发布的E系列和C系列APU相比,A系列APU在性能和功能上都有了大幅提升,完全可以胜任APU旗舰的功能。但是,这种认知还需要消费者不断认可,不断深化。于是,我们看到了AMD近期举办的名为“极‘智’加速 引领‘视’界–2011 AMD A系列APU芯视觉体验之旅”的活动。
此次活动囊括了上海、广州、成都、北京等一线城市,联合包括宏碁、华硕、惠普、联想以及三星等众多PC厂商和渠道厂商,从用户实际使用体验出发,让消费者亲身体验A系列APU的性能。从活动现场来看,众多消费者都积极参加了此活动。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,必将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,为A系列APU的热卖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AMD A系列APU的发布,又将是一次优质产品和成功营销的结合,必将“闻达于消费者”,弥补其高端市场的空白,获得消费者的进一步认可,成为AMD攻城略地的一把利器。在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形势下,我们期待APU在运算性能和图像性能方面继续发力,再创新高。
7月20号,苹果公布了三季度的财报,共获利73.1亿美元,每股收7.79美元,营收285.7亿美元,成绩斐然,其iPhone和iPad出货量分别达到创纪录的2034万台和925台。其市值更是连创新高,有望在今秋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。有评论家甚至喊出了,未来苹果市值可达1万亿美元,甚至2万亿美元的预判。
确实, 从目前来说,苹果的市值继续前进没有任何悬念。最新OS X Lion系统即将发布,而新一代iPhone也在酝酿中,一旦发布势必大卖。还有,来自供应商的消息表明,苹果新一代iPad将推后几个月发布。此外,无合约低价版iPhone推出的可能,甚至包括与中国移动合作等,都是苹果股价持续上升的利好。
但是,我们回过头来看看,上一个被股价1万亿美元的企业是谁?没错,就是思科。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时候,瑞信分析师把思科的市值标到了1万亿美元。可是,现在的思科公司业绩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,股票不断下滑,市值仅为861亿美元。
当然,用思科来衡量苹果,参考价值不大,现在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也远不是2000年所能比拟的。但是,与思科一样的是,苹果在高歌猛进的背后,已经隐藏了很多的问题。
先天不足的苹果模式
未来互联网的三大发展趋势,社交网络、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,苹果目前唯一表现出色的,仅限于移动科技产品。而其赖以生存的产品,都局限于移动互联网的硬件部分,iPhone和iPad都属于此类,它们销售额分别达133亿美元和60亿美元,占到苹果总营收的2/3左右。但是,移动互联网未来的核心,肯定是在应用和服务端,而这方面苹果建树不多,唯一突出的App Store在盈利方面做出的贡献却非常有限,更多的作用是辅助iPhone和iPad的销售。
而在云计算方面,iCloud仅仅是刚起步,与谷歌、微软等先行者的差距不小。
可以说,苹果靠硬件打天下的模式,在市场饱和后,势必会受到很大的打击。可以说,在未来之争中,苹果并没有多大的优势。
带毒的苹果
2011年2月15日,情人节第二天,苹果公司发布了2011年供应链管理报告,首次公开承认中国供应链致残员工的事实。
自然之友、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达尔文自然求知社三家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发布《IT行业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(第四期)——苹果的另一面》称,“在时尚靓丽的外表后面,苹果的产品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:污染、侵犯和毒害”“当苹果不断刷新销售纪录的同时,生产苹果产品的员工却遭受有毒化学品的侵害,劳工权益和尊严受到损害。”
此次“毒苹果”事件,虽然最后勉强解决了,但是,对苹果的品牌产生了不小的打击,尤其凸显出其在生产的全产业链中控制力的不断下降。
盗版的苹果
不久前,不少作者都发现在App Store中看到自己的书被别人擅自做成一个应用软件并以美元标价出售。而这种行为,并没有获得作者本人以及签约的出版公司的认可。目前,这样的现象,在App Store中已经极为猖獗,让出版商们非常愤怒。
苹果的盗版问题,更甚于百度。百度盗版,部分是因为用户量过大,无法甄别,而苹果App Store用户相对较小。而且,APP软件上架的时候,有审查的过程,有能力防止侵权行为。甚至,在明知侵权的情况下,苹果还与侵权者有分成,有明显纵容的嫌疑。一旦市场监管力度加大,苹果的App Store就有可能遭受重创,面临巨额赔偿。
官司缠身的苹果
为了压制住Android的快速扩张势头,苹果发起了多起诉讼,首当其冲的就是宏达电公司,目前来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裁决对苹果有利。但是,初审判决苹果侵犯S3公司拥有的一些专利,已经被宏达电公司收购,很有可能形成诉讼循环。而谷歌董事长施密特也为宏达电摇旗呐喊,为其助威。目前看来,诉讼很难阻挡android平台的攻城略地。
苹果在发起诉讼的同时,也被包括三星在内的众多企业控告侵权,一旦败诉,势必会极大影响其利润,影响股民信心,降低股价。
充满隐患的苹果发动机
众所周知,史蒂夫·乔布斯是苹果的发动机,而这个发动机身体并不稳定,充满了隐患。自2003年10月媒体披露乔布斯被查出患有胰腺癌以来,他已经将与病魔进行了长达8年的抗争:先于2004年7月接受胰腺癌手术治疗,又于2009年4月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。刚进入到2011年,乔布斯就请了长达1个多月的病假,并导致苹果股票下跌。
56岁的乔布斯,正值风华正茂,如果身体健康,必将能给苹果带来足够的动力。只是,这个发动力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,而且还会越来越衰老。可是,至今苹果还是没有为乔布斯寻找到足够合适的接班人。
小结:
苹果从2001年的80亿美元的市值,到现在的3457亿美元,获得了超过40倍的增长,远高于同期的大部分科技公司。同时,也通过创新,形成了苹果独有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号召力。
但是,在飞速发展的同时,势必会出现一些容易令人忽视的隐患,比如上述的种种问题。“水满则溢,月盈则亏”,如果乔布斯和苹果高层只沉醉在高速增长的财报之中,忽视内部的不断完善,忽视企业的传承,忽视用户的需求,那么它的腾飞不会太久,而市值突破1万亿更是黄粱一梦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