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叶小舟
iPad的出现,极大的刺激了平板电脑的需求。2010年4月初,苹果发布了其平板电脑iPad,上市59天销量就突破200万台。据iSuppli公司高管预测,2011和2012年全球slate型平板电脑出货量将分别剧增267.3%和75.8%。可以说,平板电脑的新时代来了。但是,谁能阻挡iPad独霸天下的步伐呢?根据国外媒体的报道,苹果公司向代工厂下达的iPad 2订单量每月达到了600万台,这一数字要高于现有iPad每月400万台的订单量。苹果如此的自信,谁才能成为其最大的对手呢?
Fusion技术创新的“催生法”
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平板电脑。作为平板电脑最核心的零配件之一,芯片处理器的速度、体积、散热和图形处理能力将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平板电脑的成败。
与英特尔、苹果相比,AMD作为业界唯一一家能同时拥有CPU、GPU技术的整合平台的厂商,一直拥有独一无二的平台技术优势。在2010年6月2日的台北国际电脑展中,AMD就展示了其新款AMD Fusion的两款处理器:Bulldozer(推土机)主要针对服务器和高端个人电脑,而Bobcat(山猫)则针对的是面对笔记本、一体机等低功耗市场。
Bobcat的特性,使其很有可能成为AMD进军平板电脑市场的利器。据AMD的工作人员介绍,由于Bobcat采用的全新内核能耗控技术以及优化过的微体系结构,使其可以在不足 1 瓦的功率下运行。与当前主流处理器相比,Bobcat的核心面积缩小了50%,而且在能耗大幅降低的同时却达到了前者90%的处理性能。
AMD市场理念浇灌创新“土壤”
AMD的存在一直以来为PC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,正是有了AMD的竞争,才使得电脑CPU价格不断降低,AMD对产业隐形的贡献远远大于经济效益。
而面对新兴的平板电脑行业,预计AMD将秉承其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,继承其一贯的“物美价廉”市场策略,利用其多年来的市场经验,与OEM合作伙伴携手,为消费者提供更质优价廉的产品,就像在DIY市场和传统PC市场一样。
AMD合作伙伴觊觎Ipad最大竞争对手
作为AMD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,联想已经推出了乐pad。而其它更多的AMD合作伙伴在看到平板电脑的市场前景后,势必已经开始全面布局,角逐这个市场。AMD Fusion处理器拥有一定的技术前瞻性,以及更佳的性价比,势必成为众多PC厂商的首选。
Android操作系统+Fusion芯片,绝杀Ipad?
随着业界的不断发展,开放和合作将是市场的主流。而iPad依然采用封闭的系统,并垄断产业链,并不适应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。可以预计,在未来的1年时间里,开放的Android操作系统,采用合作策略的AMD Fusion芯片,必将催生出更多的Pad产品,全面挑战,甚至超越iPad的垄断地位。
如果你想看2012,但是电影院下线了怎么办?抑或电影院播放的并不是你喜欢的电影,你怎么办?虽然现在网络视频行业发展迅猛,在家里用笔记本登录视频网站就可以看,但是相信大家都知道,在电脑上看电影视听效果就会大打折扣。
那么,是不是有一种新的观影模式吗?笔者近日由朋友口中了解到,在宋家庄,由网尚文化旗下数字影院公司探索的观影新模式——网尚视听馆,第一家直营店已经进行试营业阶段。通过朋友介绍,与自己搜索相关行业资料,发现从网尚视听馆的营业观影模式来看,网尚视听馆与传统的电影院有三个比较大的区别;
一、网尚视听馆是点播模式,随时可以点播电影院已经下线的大片。
二、网尚视听馆是包间观影模式,画面和音响效果与电影院无异。
三、网尚视听馆更趋向人性化,以消费者为主导。
笔者认为,虽然网尚视听馆与传统电影院,只有三点区别。但是这三点区别,却很可能带来影片播放环境和人们观影需求的变化,或者说是网尚视听馆的诞生,将会冲击到整个电影产业链条,最直接的就是冲击到传统电影院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首先,从传统影院的统一播放,到现如今的网尚视听馆的点播播放,可以说是一个突破。这是从消费者被动接受,到主动选择的一个过程。主动选择无疑是消费者最乐意接受的观影模式,也是电影播放行业的发展趋势。
其次,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,那种露天电影、千人播放厅,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观影环境的要求。随着欧美的私家电影院逐渐流行,私家影院将是对观影环境要求改进的最直接的体现。网尚视听馆的包间观影模式,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观影需求,同时也给了人们私属、娱乐、自住等更多的不同精神享受。
另外,还有从网尚视听馆几千部大片的选择,与电影院几部影片的选择;在这样鲜明的对比下,相信消费者会很快接受视听馆这种观影模式。可以说,从统一播放到点播,不仅仅是播放模式的改变,而是影院行业与观影的消费者二者关系本质性的改变。
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,传统的影院模式,已经不很满足人们对观影的需求,而网尚视听馆的出现,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影院行业的营业模式,进而会冲击到传统影院。
(PS:网尚视听馆,是网尚文化旗下数字影院的产品。几千部正版电影,可以随意点播。12.24号将正式营业,目前,北京只有宋家庄一家,是直营店。宋家庄直营店有大概一百左右2-10人不等的包间。)
俗话说,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”,但是,这句话并不适用于IT界。免费、分享和开放在IT圈不断扩大,不断影响和改变着IT界的状况。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,IT市场就出现了不少的“免费午餐”,有主动免费的,也有被免费的。下面,我们就来盘点一下2010年IT界最实惠的5大“免费午餐”。
第一名:淘宝网“全民疯抢”活动
圣诞未到,商家促销已经激烈开打,淘宝网的“全民疯抢”活动的宣传已经铺天盖地了。
12月21日开始,淘宝网将进行“全民疯抢”(qiang.taobao.com)的年末最大规模促销活动,21-24日,淘宝网服饰、食品百货、家饰家纺、化妆品、珠宝饰品、数码家电等参加活动的商品平均促销价格将在五折左右,淘宝网将派发出共计8888万元的红包和店铺优惠券,此次的红包发放将从17日持续到20日,消费者在还没正式抢购商品之前就能抢到红包。手机淘宝(m.taobao.com)推出了一项名为“急速60秒”的圣诞大促活动。这项活动将全天候为用户提供超过10万件逾千万元的圣诞大礼,用户只需在淘宝网“全民疯抢”活动中下单购买超过10块钱的东西,在电脑上支付完毕后,马上拿出手机在指定页面拍下一件指定商品。如果拍下成功,这件商品就会免费获得。
这次的免费购物时间之长,已经打破了吉尼斯纪录。产品之广也史无前例,包括苹果Air笔记本、iphone4、ipad、香奈儿包包、1克拉大钻戒等等,价值上千万,是IT界少有的大手笔免费营销活动。有网友甚至已经开始研究游戏攻略,并在网上相互交流了,感兴趣的网友不妨去了解一下。
第二名:联通iphone拆包卖
联通版iPhone 4自上市后,一直采取合约政策,不销售裸机。比如,16G版本两年预存话费为5880元,每月消费286元(或以上),则购机价格为零,相当于免费获得了一部16G版本iPhone 4。以合约5880元套餐为例,对外转售价约为700元。月扣费286元,平摊到24个月,联通每月返还245元,即每月只需付41元。这样算下来,商家拆包后的5880元合约套餐出售,总利润为520元。
联通iphone拆包卖是一个典型的被免费案例,甚至引发了电信市场的3Q大战。在联通12月1日发布合约机新政后,这样的“免费午餐”就不复存在了。
第三名:金山毒霸永久免费:
今年,11月10日,金山安全公司与可牛公司宣布合并,拥有13年历史的金山毒霸宣布实施全面永久免费,而且旗下的金山卫士、金山网盾、可牛杀毒和可牛影像等软件都将实施免费战略。金山网络CEO傅盛就表示,金山毒霸全部的杀毒核心功能都免费。
在金山网络组建之初,CEO傅盛就毅然决定舍弃每年2亿元的软件销售收入,将金山毒霸永久免费,其决心和毅力很值得佩服。同时,引导“免费”潮流的金山毒霸,势必能提前找到更有吸引力的盈利模式。
第四名:微软推出免费版Office软件
今年7月份,微软开始提供基于云的客户服务Office Web Apps。同时,微软也在今年为Word、PowerPoint、Excel和OneNote推出了免费在线版本。Office Web Apps的免费版本并不打算用于商业使用,而是为了吸引家庭用户。
作为一个靠销售软件起家的公司,微软能推出免费版的Office软件,固然有各种竞争因素的存在,但是要其舍弃近50亿美元销售额的Office软件,逐渐迈向免费,牺牲之大可见一斑。
第五名:卡巴斯基安全部队免费一年
在金山毒霸宣布永久免费的4小时后,卡巴斯基紧跟宣布推出免费《卡巴斯基安全部队》2011一年版产品。
作为国际知名的杀毒软件,在杀毒软件“免费”日盛的情况下,选择推出免费一年的《卡巴斯基安全部队》2011,力度虽然还不够,但是实惠还是有的。
小结:
免费可以是一种营销手段,免费也可以是一种运营模式,可以是主动的,也可以是免费的。只要“免费的午餐”没有“变质”,没有缩水,笔者就坚定的支持免费,这才是互联网不断发展的重要精神。
近日去电影院观看贺岁大作《让子弹飞》,很意外的发现,酷派的广告醒目的出现在了片头。对于一直低调的酷派手机,突然如此高调是什么原因呢?引起了笔者的深思。
很快,笔者又联想到了另外一条消息:前几天,苹果调整了其iPhone手机的销售策略,联通不再独家代理iPhone 4,包括佳杰科技、长虹佳华、方正世纪在内的三家IT渠道商获得了苹果iPhone 4的国内分销权。如果说,此前苹果iPhone只选择联通合作,是建立根据地的话。现在,苹果iPhone又增加了3家分销商,颇有全面进军国内市场的架势。
苹果iPhone全面“侵华”,国内手机厂商势必将受到更大的压力,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。那么,国货如何自强呢?
首先,提升技术是基础。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日趋频繁,技术的更新是一个重要的因素,手机从30万像素,到现在的1200万像素;处理器从300MHz,到现在的1GHz;内存卡从8MB到8GB。每一次的技术进步,都会引发购买的潮流。如果,技术不能跟上,甚至超越,国产手机很难赢得消费者的心。
目前来看,国产手机之中,酷派的技术实力较为突出,在国内创造了多项第一,甚至全球首款双网双待手机也是酷派推出的。
其次,品牌建设是核心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手机市场,如果要让自己从消费者的选择中脱颖而出,必须要在独特性、差异性、内涵性方面下足功夫,而这些都是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。只有把品牌建设做好,才能在市场上获得足够的认可。
在品牌建设方面,苹果公司可谓是个中高手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苹果在全球积累了上千万的粉丝。相对而言,国产手机的品牌建设都刚刚起步。
可喜的是,国内厂商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并加快了品牌建设的步伐。以酷派为例,10月26日,酷派发布了新一代3G互联网四通道手机N930。借着新品上市的契机,酷派开展了空前强大的广告投放:不仅央视1套-6套都有酷派N930广告,而且在移动传媒上也有酷派N930的广告;甚至在《让子弹飞》的片头广告上也能看到酷派的广告。对于这次全面的品牌建设,酷派常务副总裁李旺就表示,酷派将投入超过1亿元的市场费用来建立品牌效应。
在技术准备充分、产品过硬的基础上,加大产品的曝光度,让品牌和产品良性互动,势必能全面提升企业品牌价值,获得消费者的更多认可。
最后,渠道建设是关键。消费者是否能直观的了解产品,便捷的购买产品,也是手机厂商赢得市场的关键。出了传统的运营商渠道、3C卖场渠道和自建的销售代理渠道之外,互联网渠道的作用将越来越大,需要国内手机厂商的高度重视。
在日本,这个全球最封闭的市场,苹果第三季度的市场占有率达12.2%,逼近排名第一的夏普。而在中国市场,苹果粉丝更多,如果国内厂商不做好充分的准备,一旦苹果打开iPhone产量的大闸,“国货”就要危险了。
文/叶小舟
纽约时间12月8日上午9:30,当当网以超百倍的市盈率挂牌上市发行,创今年以来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首发市盈率新高。当天开盘价24.5美元,收于29.91美元,较发行价大涨86.94%。在上市后第二天,当当网涨势依旧强劲,当天报收32.22美元,涨7.72%。一时间,海外传媒争相把当当网称作为中国亚马逊,而忘了亚马逊在中国其实另有嫡系传人——卓越亚马逊。
B2C十年,无数的先行者成为了先烈,8848在纳斯达克IPO前夜莫名其妙的分崩离析;而其他最早喊着要搞B2C的e国、旌旗网等,如今早已风流云散,或成为先烈,或被外资并购,或被人淡忘;垂直领域的后起者如PPG等,也功败垂成,后继乏力。而同样是10年前起步的当当网,则不仅熬过了互联网的冬天,成为唯一一家硕果仅存并实现规模盈利的B2C网站,而且最终以高姿态登陆美国资本市场,引得华尔街资本争相追捧。时间就是这样弄人。
如果说太多的B2C先驱之所以成为先烈是源于烧钱太多,当当网之所以能有今日规模,则与创始人李国庆和俞渝永远都留有“过冬的钱”这一谨慎的经营策略有关。尽管略显谨慎和保守,但过去十年间,不论外部环境如何风云变幻,当当网依然保持着每年超过100%的营收增长。
一个普遍的共识是,以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之大、增速之快、网民基数之多,中国网上零售市场将很快跻身为全球最大的市场,届时,中国将一定可以诞生中国人自己的网上“沃尔玛”。当然,前提是,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必须同时把握好内部和外部的机遇,进一步做大做强。
首先,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。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日本著名的企业松下电器就是靠这个起家的。而在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互联网市场中,服务就显得更为重要了。对于用户来说,B2C网站是否拥有良好的用户体验,付费是否便捷,收到商品是否及时而且准备,售后服务是否完善,这都是服务的内容。
可喜的是,当当网已经意识到了服务的重要性。其联合总裁李国庆曾表示,2011年将是当当网的服务年。据了解,在今年第三季度,当当网先后推出了一些列售后服务举措,并完善流通渠道,以打破传统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瓶颈。
其次,开拓经营范围。一方面,深耕细分市场。目前,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还是以细分市场为主,这是他们的后院,是发展的基石。以当当网为例,尽管已经占据线上图书零售市场过半份额,但是,当当网目前经营的商品范围还稍显单薄。以图书市场为例,在教材、教辅的品类上,当当网涉猎相对较少,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同时,在即将兴起的数字出版业务中,当当网也具有较大的优势;另一方面,大力进军百货市场。家居用品、化妆品、母婴用品等的市场规模都能做到十亿,甚至百亿人民币以上的规模,而这些百货品类毛利率也相对较高,有很大的发展前景,将是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重心所在。
在拓展经营范围的过程中,由于拥有非常成熟的运营体系,电子商务网站深入其它领域不存在技术障碍,具有先天的优势。在这方面当当网已经走在前面了,在其SEC文件中我们看到,今年前10个月,当当网自营百货业务同比增长159.8%,联营百货业务同比增长278.6%,其增速大大超过了图书业务。可以说,当当网已经迈出“图书馆”,走向了“大超市”。
最后,完善平台建设。在日益开放的互联网时代,关起门来一个人发展是不行的。如果仅仅靠自身的发展,当当网最多是一个中国版的“亚马逊”。如果电子商务企业能利用自身的优势,搭建一个互联网销售平台,那么,互联网“沃尔玛”就初具雏形了。
在经过11年的努力之后,当当网终于修成正果了,并受到美国资本市场的追捧,这是对中国电子商务企业极大的肯定。可以预计,在未来一段时间里,还会有不少电子商务企业上市。如果他们能继续稳步前行,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,开拓经营范围,并完善平台建设,那么,他们之中很有可能诞生出中国的网上“沃尔玛”。
文/叶小舟
IE浏览器一直是微软占领互联网制高地的重要手段之一。为了推广IE浏览器,微软是煞费苦心,把它跟Windows系统捆绑销售,为此还惹上了垄断的官司。
正是捆绑,让IE浏览器迅速占领了市场。但是,据互联网分析公司Net Applications的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11月,45.2%的中国互联网用户仍在使用IE6,是全球其他地区的五倍以上。这款9年前推出的浏览器,在除中国以外其他地区的用量仅为7.6%,而全球用量为14.6%。
为了让用户接受微软已经推出的IE8和即将推出的IE 9,微软启动了一项计划,由IE产品营销主管罗杰·卡普里奥蒂负责,将IE 6的市场份额降为0,他表示:“IE6的大量用户来自中国。”就是说,攻坚战在中国。
那么,中国人为什么死抱IE 6不放呢?卡普里奥蒂表示:“原因有很多,包括盗版、PC系统更新率低等。此外,大量电脑都没有使用Windows Update。”
这确实是一部分IE 6用户众多的原因之一。但是,微软有没有反思,其在浏览器市场技术的滞后,用户体验的缺失,也是IE 6用户众多的重要原因。
在IE 6之后,由于缺乏竞争,微软推出的IE 7令人失望,完全是换汤不换药,一直都没有实质性的创新并且对待安全问题总是事后弥补。真是IE 7的失败,让微软在浏览器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。2007年2月,IE浏览器还有接近80%的市场,但是,24个月后,IE浏览器市场份额降至67.6%。
虽然,在2009年3月份,微软发布了最新的IE 8。但是,它的出现,并没有改变IE浏览器的颓势,日前,根据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制Net Application发布的最新数据统计得知,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的58.44%。除了传统的竞争对手火狐浏览器,IE浏览器又增加了2个对手,谷歌Chrome和苹果Safari,他们的增幅排名最靠前。
虽然,微软已经推出了IE 9的测试版已经发布。但是,它能否赢得用户的心,还有待市场的检验。
笔者看来,微软把中国用户坚守IE 6说成是盗版、PC系统更新率低,这个没错。但是,微软自身是否反思过自己的后续浏览器的不足?是否反思过自己是否足够关心用户的需求?是否反思过自己互联网战略的失败?微软当务之急是尽心尽力打造好一款经典的IE浏览器,而不是急于腾龙换鸟,让用户抛弃IE 6。否则,微软浏览器的失败不会很遥远了。
文/叶小舟
五、Apple III(苹果III)
除了彻头彻尾的败笔,几乎很难用其他词汇来描述Apple III。当该款计算机1980年投放市场时,偶遇一系列的稳定性和设计缺陷的问题,大大挫败了用户的信心。
虽然苹果公司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,那为时已晚, 高达7800美元的价格更是让它远离消费者,很快就被市场抛弃了。
六、苹果新MacBook Air电脑现“闪屏门”
10月发布的苹果全新MacBook Air系列笔记本被怀疑存在闪屏问题。日前,部分媒体报道,部分使用新款MacBook Air的用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,该机器存在视频异常、屏幕不停闪动以及内核混乱等问题。
苹果虽然想摆脱电脑公司的标签,但是电脑又是其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而苹果全新MacBook Air系列笔记本受到了用户的质疑,给苹果的前途蒙上了阴影。
七、iPad“商标门”
和君创业公司总裁李肃今日发表了致美国苹果公司的公开信,指责苹果公司公然侵犯唯冠科技(深圳)公司2001年注册的iPad电脑的商标权,不顾国务院正在进行打击知识产权与假冒商标的大势,强行在中国热炒大卖商标侵权的iPad手持电脑。对于iPad商标的所有权存在颇多的争议,使这款热卖的产品充满了变数。
八、Apple Pippin(苹果皮平)
虽然苹果公司没有投入生产(只停留在设计阶段),但是,作为一款最糟糕的科技产品,Pippin仍然广泛地被 人们熟记。
1996年,Pippin在美国发布时,人们认为这是一款兼作电脑的游戏机。苹果原本打算公开发售的,但在万代(Bandai)迅速占有了游戏市场之后,Apple Pippin只能胎死腹中了。
九、Apple Lisa
Apple III失败之后,苹果迫切需要商业上取得成功。但不幸的是,尽管Apple Lisa在当时功能强大,但销售情况并不好,因为在1983年推出时,高达10,000美金的价格让很多人望而却步。虽然,Apple Lisa获得了一些企业的青睐,因为他们需要藉助它强大的功能,但是,最终Apple Lisa只能以失败告终。
十、iPod Hi-Fi(高保真iPod)
人们常常错误的认为,在过去十年,史蒂夫‧乔布斯发布的每一件产品都取得了 成功。虽然他的记录非常良好,但iPod Hi–Fi成为成功光环上的污点。
iPod Hi-Fi于2006年发布,目的是要帮助用户用便携式的扬声器收听音乐。不幸的是,苹果的iPod Hi-Fi彻底失败,这款价格349美元的东东,设计粗糙,缺乏具有竞争性的附加功能,不得不在2007年停产。
小结:
苹果也是一个普通的公司,有成功,也有失败。虽然,它有一个伟大的CEO,虽然,它现在的市值雄踞所有科技公司之首,虽然,它的铁杆粉丝成千上万。但是,仅仅靠乔布斯一个人改变的公司,需要形成创新的机制,而不是仅仅是靠一个救世主。
文/叶小舟
作为新晋的科技老大,苹果最近意气风发,大有粪土当年万户侯—微软的气势。而且,凭借着iPad和iPhone的的巨大成功,不断囊括用户,进一步巩固其领先的地位。在业界,已经逐渐形成了一股对苹果和乔布斯的个人崇拜。但是,苹果就真的那么完美吗?乔布斯真的已经达到封神的地步吗?
笔者看来,苹果固然强大,但远还没有做到完美的境界。以今年为例,前有iPhone4的“天线门”,后有iPad的“商标门”,最近又发生了Mac Book Air系列笔记本电脑的“闪屏门”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,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苹果历史上做的十大蠢事,让大家了解一个更完整的苹果。
一、“处理器门”
1984年,当苹果推出Mac电脑时,该产品是革命性的。凭借其优雅、简单易用,有第一个大众化鼠标和图形界面,产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
进入了90年代,苹果放弃了英特尔处理器,而选择了IBM和摩托罗拉处理器。正式这次愚蠢的决定,让苹果陷入了多年的沉沦。甚至,在1997年,苹果公司差点就陷入解散的境地。
二、史蒂夫乔布斯“解雇门”
1985年春天,苹果电脑的董事会解雇了其创始人史蒂夫·乔布斯。这个决定,导致了苹果电脑灾难性的后果,公司水平每况愈下,到1997年,差一点就关门大吉了。
在这个危难的时刻,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帅印,由此不断推陈出新,推出了iPod、iPhone和iPad等一系列革命性产品,成为寰球最受尊崇的 CEO。
三、iPhone“天线门”
iPhone 4的天线设计让苹果很尴尬。尽管这一问题可能被夸大了,但是,对于花199美元或299美元购买iPhone的用户而言,要求他们只能以某种方式握持手机,显然有些滑稽。
苹果后来通过新闻发布会承认了这一问题,并通过发布软件升级包、免费外套等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四、Apple Newton(苹果牛顿)
有人说,Apple Newton(苹果牛顿)是iPhone和iPad的先行者。它曾自我吹嘘是平板式功能集一身的小型化IT产品,苹果认为这款产品将给电脑产业带来“革命”性颠覆。
不过,但当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凯旋而归后,该项目就被砍掉了,尽管Apple Newton曾运作了十年(1989-1998年),但是,其命运还是以失败告终。
五、Apple III(苹果III)
除了彻头彻尾的败笔,几乎很难用其他词汇来描述Apple III。当该款计算机1980年投放市场时,偶遇一系列的稳定性和设计缺陷的问题,大大挫败了用户的信心。虽然苹果公司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,那为时已晚, 高达7800美元的价格更是让它远离消费者。
文/叶小舟
近日,电信市场也开始上演了另一3Q大战,中国两大通讯巨头针对苹果iPhone开展了明争暗夺。先是11月份,北京移动开辟了“iPhone”专区,为移动用户使用iPhone 4手机提供139信箱、飞信、手机报等业务指导,并且紧锣密鼓地赶制iPhone4专用的微型卡,在北京移动营业厅提供换卡和剪卡服务。上海移动行动更早。10月15日联合手机销售渠道光大通信,在光大通信的徐家汇等门店推出iPhone 4购机换卡一站式服务。
针对这种挖角现象,中国联通开始回击。11月19日,中国联通发布声明,将针对iPhone4合约计划推出机卡比对新政策,如发现iPhone4没有和号卡捆绑使用,预存款将被冻结,还将对iPhone终端进行锁定;同时,中国联通或将向用户追缴违约金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围绕苹果iPhone 4的争夺愈演愈烈,可以预期,这个事件会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,和平解决。但是,抢亲苹果,凸显了移动和联通在3G市场的窘境。
3G设备投入巨大,用户数量却没什么增加,一直是中国移动的一个心头之痛。2009年初的时候,运营商曾大胆预言3G新用户当年可达3000万人,但年中又悄然调低了预期,而到年底经统计实际仅有1020万人,只相当于最初预计的三分之一。
据2010年10月公布的用户数据看来,三大运营商的月度用户增速略有回落。有数据表明,截至10月底, TD用户达到1698万,中国联通3G用户达到1166万,中国电信3G用户达到1000万。目前,我国3G用户累计达到3864万户,环比增长10.4%,同比增长295.7%,比2009年底增长2538万,10月新增364.6万户。
3864万户3G用户,增长速度确实很快。但是,与目前超过8亿的手机用户相比,3G用户实在可怜。而在有限的用户数中,联通iPhone的合约用户已经超过了100万,并且绝大部分都是高端人群,真是一颗充满诱惑的金苹果。
对于中国移动来说,TD用户在3G用户中的占比仅为43.9%,与其在移动市场一家独大的地位严重不符,也难以赶上在2G时代风卷云涌的辉煌历史。移动通过挖角iPhone用户来保住其固有的高端人群,也是无奈之举。
对于联通来说,W网的技术优势并没有凸显,而用户资源和运营经验不足,唯有紧紧抱住iPhone这个摇钱树,才能扭转被动的局面。
作为普通用户,笔者希望,移动和联通在争抢金苹果的时候,能够进一步调低资费,增加3G的稳定性,开拓更多的杀手级应用。毕竟,这才是解决3G用户不足的根本途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