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客首页|TW首页| 同事录|业界社区
2009-12-04

文/叶小舟
  娱乐媒体善用口水仗,这个是提高人气屡试不爽的招数,但是口水仗又何尝只是在娱乐媒体呢?口水仗——诸多行业用其来提升人气的最佳手段。
  如何分辨口水仗输赢呢?如果是现实生活中口水仗,要么你以理服人,要么你干脆武力降服,这都算你赢。倘若换算到两个企业之间,就不那么好分辨胜负了,往往开始所讨论的焦点会随口水仗的升级而改变,而且只是为了口水而口水,结果并不重要。口水仗的确能够让企业迅速成为焦点,这比用超长聚焦镜头都要快得多。无论你是被动方还是主动方,都将成为被关注的焦点,但这对于公司品牌来说毫无帮助。

  口水仗得有三个角色加盟才会好看,参战的甲和乙,中间平台媒体,有人说还得有用户才行,不过用户在口水战中是最没权力的,经常泡论坛的人一看便知,大多口水战的跟帖都是甲乙的马甲,用户是善良的,真正激进的用户又能有几个?读者也单纯的,很容易便相信了。
  媒体不是甲和乙,而大多的口水仗都发生在网络上,当然这里也要提到媒体的不同,和媒体的成长。在几年前,倘若发生什么事情说:“网上说的。”“电视上放的”以及“报纸上看到的”三个答案的诚信度各不相同,传统媒体有百年的岁月和记者培养体系,但是网络在追求新闻速度的同时,对于新闻的辨识度还不够清晰,也便造成网上说的不足以确信的受众印象。
  如今的网络媒体也有十多年历史了,也不再是起初般稚嫩,毕竟充当甲乙双方的木偶,任人摆布的滋味并不好受。有些付责任的媒体还会一再强调的追问:是真的么?有证据么?或者在报道中从来不只参杂一方的立场,而是多方的讨论,甚至有的知道是口水仗便不会参与。
  小企业借助口水仗绑大款成名,举个例子:在“绿坝”事件中,美国有家名为“固体橡树”的公司,不依不饶的紧追“绿坝”不放。指控“绿坝”软件剽窃了该公司的技术后,又宣布要联合戴尔和惠普等大电脑商一起阻挠“绿坝”的推广,还准备向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电脑犯罪特别行动组提出申诉。希望美国“固体橡树”公司只是出于单纯的“版权目的”,但事实并非如此单纯。我们暂且不说“绿坝”到底如何,但至少有一点“固体橡胶”公司在“绿坝”事件前在美国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,绑上大款后便一举成名。
  再说迈克杰克逊吧,尽人皆知的娈童案,杰克逊也备受折磨从此一蹶不振,也再没有什么作品问世,而娈童案策划者当事人的父亲,捏造不实信息四处散播,最后他得到了大量的赔偿,但是良心的折磨最终让他在杰克逊死后不久便自杀。口水战,混淆的媒体、混淆了受众,最终受害的是粉丝,他们失去很多优秀音乐以及一个伟大艺人。感人的一幕是,杰克逊女儿在葬礼上说:“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父亲,我爱他。”大家才恍然大悟,他怎么会去娈童呢?他的离去和我们的传播体系到底有没有关系?
  倘若一个企业天天爱打口水仗,上来就处处带火药味,感觉就很奇怪了。这就像路上一个美丽女子,天天骂街,或许她有很多理由,但她一点都不招人爱,久而久之令人避之不及。
  营销界有这么句话:一流企业制定规则,二流企业做品牌,三流企业搞服务,四流企业拼价格,国内大部分企业都混迹在三、四流的层次,如何向二流企业进军呢?这便谈到了做品牌,品牌的三个构成要素美誉度、知名度以及忠诚度,其中美誉度是核心,口水仗仅仅提高曝光度但是却低美誉度那便只能臭名昭著了。